【他用筆記把內容拆到最小單位,達成無人能及的寫作產量】 ── 有目標的寫作,讓你寫的每一個字都不浪費 (Descriptive Writing)
【他用筆記把內容拆到最小單位,達成無人能及的寫作產量】
── 有目標的寫作,讓你寫的每一個字都不浪費
他叫萊恩 · 霍利得。他 10 年內寫了 12 本書,而且是《紐約時報》暢銷級的書,不是湊數的。
除此之外,他還連續 8 年每天發電子報、經營 170 萬 YouTube 頻道、製作 Podcast,又營運一家代客寫作的內容公司。
專家問他:你怎麼有辦法擠出時間寫作?
萊恩說:靠「筆記小卡」。
每次萊恩讀書,就會把金句、重點寫在 10 x 15 公分的筆記,然後取個名字,收藏起來。
每天寫 3 張筆記,1 年就收集了 1,095 張卡。
把同樣名字的筆記放一堆,就能組成一個小章節;
把關係密切的章節照順序排一起,就寫成一本書。
萊恩 · 霍利得的高產出,就是靠這套「筆記系統」。
▋把書拆掉
以前大學教授上課常常用原文書,但原文書很厚,所以有些學生會「拆書」。
當你把書拆掉,最明顯的切割點是「單元」;
單元再往下拆,就會變成章節、段落;
段落再拆就剩下金句、重點了。
萊恩就是用這樣的方式把書給「拆了」。
當你閱讀其他作家寫好的知識,把你眼中的重點筆記下來,你其實就是在寫作。
把大量小卡聚集成「堆」,筆記堆再聚成筆記「群」,一本書的樣貌就大致完成了。
用看似笨拙的方法,邊看書邊筆記,就是萊恩 · 霍利得高產的秘密。
▋把書寫出來
別誤會了,寫文章、寫書,當然不只是把筆記堆一起這麼簡單。
你必須閱讀、積累、思考、連結。
怎麼知道該讀哪本書、在哪段做筆記?
怎麼幫筆記取名字,還能湊出足夠的量、湊成堆?
這些,都需要大量精力和時間,要思考。
但只要看見脈絡,寫作就不再像走進迷霧,更像是順著地圖 ——
只要照著走就會抵達。
所有寫作都能用這樣的形式組裝:句子 → 段落 → 文章 → 書。
這種筆記系統也不是萊恩 · 霍利得獨家發明的。
《卡片盒筆記》的魯曼教授,還有美國總統雷根⋯⋯等名人,都用類似系統寫作。
➤ 雷根總統的筆記小卡
第 40 任美國總統雷根,被譽為「偉大的溝通者」。
他靠表達、演講,展現出眾的魅力和精湛的修辭。這些演講背後有個神秘機制:筆記小卡。
雷根花很長時間,收集名人的格言、金句,甚至有趣的笑話,記在 10 x 15 公分的紙卡。
這些筆記小卡,就是他偉大演說背後的材料。
直到雷根過世,整箱成堆的卡片才公開,現在擺在總統圖書館裡展出,還集成一本書《The Notes》雷根總統的手記。
▋寫作,天生就是一張張的字卡
仔細看:寫作,其實都是一張一張的小卡 ——
• 臉書動態牆,其實是一張張方塊狀的卡片排成
• Threads 串文和 IG,也是一篇一篇的小卡
• 部落格文章,是標題和摘要組成的卡片
• 連 LINE 私訊,也用一顆顆的泡泡來裝
當你認真分解一本書,知識的裂解順序就是這樣:
書 → 單元 → 章節 → 段落 → 句子
就像把物質拆到剩分子,寫作發揮功用的最小單位就是「字句」。
當你用心思考、淬鍊知識,把字句寫成一張張筆記,你就有了打出好牌的條件。
梅花 3♧ 是張超小的牌,但它如果和 A♧ 2♧ 3♧ 4♧ 5♧ 湊一起,就會變成王牌「同花順」。
寫作就像牌組,只要願意思考、哪怕你只寫下隻字片語,未來都可能湊出王牌。
在 Threads 寫兩句串文,是寫作;
在臉書發一篇心得文,是寫作;
在 LINE 私訊聊天,也是寫作。
▋讓每個字都不浪費的關鍵:連結
寫作的真正重點,不是只把字句無腦打出來(這個任務,AI 能打敗地球上每個人類)。
寫作真正的重點是思考、連結:
• 為什麼有的主題能快速湊好一堆筆記,有些主題零零散散?
• 為什麼同樣主題,有的人先寫段落 A、有的人先講 B?
這些連結有時候還很「隨機」:
• 暢銷作家怎麼知道該寫哪一本書?
• 寫作的時候,要閱讀哪些著作?
• 閱讀的時候,哪裡該做筆記?
但能確定的是,寫作絕對有規律可循。
就像打牌,相同花色就是「同花」,數字又連續就是「同花順」。
要是拿到不起眼的梅花 3♧ 和梅花 5♧?你還是要想辦法湊牌。
寫作也是。寫串文、發臉書,你不可能發呆、躺平然後就搞定了。
但只要熟悉規矩、持續寫作,哪怕是串文、短文,寫久了你就有辦法寫出一手好牌。
▋連結 → 神經網絡系統
讓筆記和筆記之間產生連結,其實你已經會做了。
從頭到尾寫文章,段落的排列就是一種「連結」,像「順子」一樣照順序排。
寫完一篇貼文再寫一篇,這也是連結:文章和文章之間的連結。
「網站」就是有系統的把文章連結在一起的方法 ——
假設你開一個部落格叫「日本旅遊」,怎麼決定寫東京還是大阪?
為什麼京都的古蹟遊記,篇數比札幌古蹟還多?
你在寫作之前不一定明白,但你在無形之中已經幫他們分類取名、堆好牌組了。
就算寫流水帳,你的連結就是前天 → 昨天 → 今天。
但萬一你是有策劃的收集 1,095 張筆記,而且還在筆記之間引用、串連?
那你的寫作就會變成「神經網絡」,隨著時間不斷變動、生長。
搜尋引擎的爬蟲,就是透過網頁和網頁之間的「超連結」認識網站的知識;
像是 Obsidian 的筆記軟體,可以幫你把筆記組成「視覺神經圖」;
AI 也能從你寫的筆記生成精準、高效率的即時對話,變成「專屬代言人」。
以前沒網路,《卡片盒筆記》的魯曼只能用「紙卡」連結筆記。
但當他累積 9 萬張筆記、每張都根據嚴謹的編號系統串連之後,魯曼已經像成魔一樣,把筆記「人格化」了。
他會講出這樣的話:「我和我的筆記系統,都覺得焦慮。」
現在不但有網站,有筆記系統,更有即時生成的 AI。
把你的思考有計劃的筆記下來、持續寫作,能辦到的恐怕就不只是「高產」這麼簡單。
➤ 筆記和寫作
「筆記小卡」的寫作策略,其實在很多地方都能發現:
《Bird by Bird》這本「寫作課」就有專門章節提到筆記小卡;
《卡片盒筆記》的副標題也提到「促進寫作、學習與思考」;
事實上我也用類似的策略「組裝」,寫出超過 300 篇的社群長文。
p.s.
我有開一堂「影響力寫作課」。
在募資階段、試教過程中,平台的行銷和專案經理發現,我把「筆記+長文+網頁」的概念融合在一起,這是他們很好奇的技巧,很想進一步了解。
所以我會在 02/18(週二)辦一場直播,深入探討這個寫作主題。
• 直播主題:日更 2 年不間斷的靈感秘訣:系統化建立內容神經網絡
• 直播性質:影響力寫作課,募資說明會直播
• 直播時間:02/18(二) 20:00 – 21:00
• 直播地點:線上(Zoom 會議室)
• 參加費用:免費
直播之後「不會」重播、回放,直播間有限額,額滿會進不去。
如果你有興趣,現在就填表報名:
https://url.wordup.com.tw/mQqSD
(圖文轉載)
https://www.facebook.com/share/19tg1stqty/
有目標的寫作 英文
writing with purpose
(Descriptive Writing)
描述型英語寫作
而Descriptive Writing這敘述寫作方式,是很最常見的寫作技巧,也是國外大學經常出現的課堂作業之一。 描述的主題可能是人、事、物、地點、一個感覺、一段時間、一個情境,目標是創造一種生動的閱讀體驗。
標籤:
筆記,